产品展示

洗刷刷、洗刷刷一群“喜憨儿”奏响工作进行曲

2025-09-15 03:47:17
浏览次数:
返回列表

  深圳新闻网2025年9月11日讯(记者 王睿 翁瑞峰 胡津玮)清晨的深圳福田区,一家洗车中心里,5名身着工装的工作人员正默契协作——一人持水枪精准冲水,两人分工擦拭车身与脚垫,还有人负责递工具、清泡沫,动作流畅且专注。若没人细说,很难让人察觉,这群把洗车流程做得有条不紊的从业者,竟都是心智障碍者。这场充满秩序感的劳动背后,藏着创始人曹军10年来用商业智慧为心智障碍群体开辟就业新路的坚持。

  “我首先是个心智障碍孩子的父亲,然后才是项目创始人。”曹军的开场白,道破了项目的起点。2015年之前,他和无数同类家庭一样,深陷“成年心智障碍者何去何从”的困境:“人一旦没有工作,就失去了生活的方向和希望。这些孩子不能总待在家里,但走出家门,他们能做什么?当时这几乎是个空白。”

  没有停留在焦虑,曹军团队开始理性分析心智障碍群体的能力特质:大运动能力突出、执行力强,但精细动作相对薄弱。“探索就业不能拍脑袋,得扬长避短。”基于这一判断,他们对比多个行业后,最终锁定洗车领域——这既是对“大运动优势”的精准适配,更是对“市场刚需”的深刻考量。

  “洗车不需要复杂的精细操作,靠肢体协作就能完成;而且它是民生刚需,只要服务达标,就不愁没有顾客。”曹军强调,选择洗车从不是“退而求其次”的妥协,而是商业逻辑下的最优解。为了融入市场,团队还早早确立了与同业竞争的核心标准:相同时间、相同质量、相同价格。“社会有它的运行规则,想融入就得达到标准,靠怜悯和捐赠只能撑一时,靠服务质量才能走得远。”

  在喜憨儿洗车中心,“培训”从来不止于“教会洗车”。这里有一套独特的“双轨培训体系”,既保障就业能力,更助力社会融入。

  岗前培训聚焦“快速上岗”,1-3周内将洗车的10余项工序拆解细化,从冲水角度到擦车力度,逐一示范教学,确保从业者能快速掌握基础技能。而更重要的“社会适应能力培训”,则是一场长期课题——早期教大家数现金,如今迭代为学微信支付、使用共享单车;从与人交流的距离把控,到双手递接车钥匙的文明礼仪,甚至社会热点的简单讨论,都是培训内容。“雨天车少的时候,老师不会让大家坐着等,而是带着上课。我们要的不是‘只会干活的人’,而是能适应社会发展的‘社会人’。”曹军说。

  “我们没有灵丹妙药让这些心智障碍者一夜之间变得和普通人一样能力。”曹军坦诚道,“一个不行,我们就用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一起上。”针对从业者能力差异(涵盖轻度、中度、重度心智障碍者,以及自闭症、脑瘫等不同类别),团队还摸索出“5-6人一组”的协作分工模式:轻度带中度、中度带重度,让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重度者负责单一工序,轻度者多承担一些协调工作。”曹军举例,通过工序拆分和能力互补,团队洗车效率完全达到行业水平,不少顾客成了回头客,“他们来第二次、第三次,不是因为同情,而是觉得‘洗得干净、不耽误时间’。”

  喜憨儿模式已从深圳走向全国。作为一个公益项目,它面向全国免费复制推广,各地机构只需来学习培训管理和运营经验。“我们没有财务关系,只希望项目推广得越多越好。”曹军算了一笔账,“一个店解决十几二十人就业,如果有1万家店,就能解决最少10万人就业。”

  如今,发源于深圳的喜憨儿洗车模式,已成为全国心智障碍者就业的重要参考样本。而它的推广逻辑,依然延续着“务实”的底色——免费复制、自主落地。

  “中国有1000多万心智障碍者,大家都在找路。”曹军坦言,学习者只需来深圳门店掌握流程,回去后统一“喜憨儿洗车”招牌,其余可根据当地条件灵活调整——条件好的能装成标准门店,条件有限的搭个棚子也能开工。“顾客不挑场地是否豪华,只图方便干净。”

  这种“低门槛、高适配”的特性,让模式快速落地。更关键的是,政策力量的介入让推广步入快车道:中国残联去年底发布,向全国各省市推广喜憨儿洗车助残项目;《心智障碍汽车专业服务标准》等团体标准也已出台,将培训、分工、服务等环节规范化。“现在北京的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也参与进来,提供支持。”曹军憧憬,“如果未来能有1万家店,就能解决10万心智障碍者就业,这不是空想。”

  “与其捐款,不如给订单。”这是曹军常挂在嘴边的话。在他看来,社会对心智障碍群体的支持,不该停留在“怜悯式捐赠”,而应转向“价值认可式合作”——用订单认可他们的劳动,用复购支撑他们的尊严。

  “有一些固定的回头客来这里,说‘洗得放心’。”这些订单背后,是市场对喜憨儿洗车服务的认可,也是“社会价值投资”的生动实践。曹军坦言,项目能坚持10年,靠的不是捐款箱,而是“商业闭环”:“顾客花钱买服务,我们靠服务赚钱发工资,从业者靠劳动获得收入,这才是可持续的生态。”

  如今,喜憨儿洗车已迈入第10个年头,从“1.0探索期”迈向“2.0规范期”成为新目标。曹军希望未来项目能像麦当劳、星巴克等连锁品牌一样,实现服装、环境、服务的标准化,“让全国各地的喜憨儿都能在整洁、规范的环境里工作”。而深圳福田区政府提供的场地支持,也为这种规范化提供了基础——“这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政府、社会、行业一起搭台,才能让更多心智障碍者站上就业的舞台。”

  水枪冲刷的不仅是车身的尘土,更是公众对心智障碍群体的偏见;有序的协作不仅创造了商业价值,更构建了一种社会创新范式——用商业逻辑破解社会难题,让尊严劳动取代怜悯救助。当喜憨儿洗车的模式从“深圳创新”走向“全国实践”,当“心智障碍从业者”从“需要帮助的人”变为“创造价值的劳动者”,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就业项目的成功,更是一个社会包容发展的进步。未来,当这种模式从“创新”变为“常态”,或许所有人都会明白:每个群体都能靠能力创造价值,每个努力劳动的人,都值得被平等尊重。